能耗管理系统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智能化、精细化的能源监控与优化,实现多重维度的价值提升,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目标:
减少能源浪费
实时监测水、电、气等能源消耗数据,精准识别异常能耗设备或区域(如非工作时段高耗能设备),及时告警并干预。
通过分项计量(照明/空调/生产线)定位浪费源头,结合数据分析优化用能策略,降低无效能耗10%-40%
。
优化能源成本结构
支持峰谷电价时段管理,引导高耗能设备在低谷时段运行,减少用电成本。
预付费与账单管理功能,实现能源费用透明化控制。
提升能源利用效率
建立能效评估体系(如能耗密度指标),量化设备或建筑能效水平,驱动节能改造(如高效设备替换、工艺优化)。
联动光伏、储能等清洁能源,优化多能互补调度,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。
减少碳排放
追踪能源碳排数据,支撑企业碳中和目标落地,助力工业/建筑领域碳达峰。
案例:近零能耗建筑通过外围护结构优化与智能调控,空调能耗降低40%。
风险预警与防控
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(如电压、电流、温度),对过载、故障等异常即时告警,预防事故。
提升供能系统稳定性,减少停机损失。
智能化运维支持
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设备故障,实现预防性维护,延长设备寿命。
集中管控能源设施,简化运维流程,提高响应效率。
数据透明化上报
自动生成能耗报表与碳排报告,符合政府能耗数据上传及审计要求。
能效对标管理
支持行业能效基准对比,帮助企业对标国家/国际标准(如ISO 50001)。
总结:能耗管理系统是企业实现“降本、增效、减碳、安全”的核心工具,其最终目的是构建经济高效、环境友好、运行可靠、合规透明的现代能源管理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