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能效管理系统是一种集成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平台,通过对建筑内水、电、气、热等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测、分析与智能调控,实现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、运营成本最小化及低碳目标落地。其核心架构与功能如下:
定义
基于《民用建筑能效运行平台通用技术要求》(GB/T),该系统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建筑能源效率进行实时监测、分析与优化,整合暖通空调、照明、电梯等设备运行数据68。
核心目标:降低能耗强度(如供暖/制冷能耗降低60%以上)、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、保障用能安全。
与节能建筑的区别
节能建筑侧重单点技术(如高效设备),而能效管理系统通过全局数据联动实现动态优化,覆盖设计、运行、维护全周期
。
被动式设计融合:采用复合节能窗、外遮阳系统等阻断热传导,结合气密性设计减少热量损失。
AI能效优化: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动态调节冷冻水系统、照明亮度,降低空调能耗40%以上。
多能互补控制:联动光伏、储能设备,实现峰谷电价策略调度及绿电消纳。
实时监测与诊断
动态跟踪各区域能耗(如办公区vs车间),超限时自动告警。
识别设备异常(如电机过载),预防故障停机。
深度能效分析
分项计量:独立统计空调、照明、生产线能耗,定位高耗能设备。
能效对标:对比行业基准(如ISO 50001),生成节能诊断报告。
智能策略执行
自动启停新风热回收系统,利用自然冷源减少制冷需求。
根据人流量调节照明和电梯运行模式,降低待机能耗。
碳排管理
整合建筑碳排数据,生成符合碳中和目标的审计报告。
应用场景
商业建筑:通过外遮阳+变频空调联动,夏季降温能耗降低45%。
医院/学校:分时控制教室照明,结合自然采光减少30%用电。
核心价值
总结:建筑能效管理系统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支撑,通过“数据驱动+智能调控”实现从被动节能到主动优化的跨越,为“双碳”目标提供技术底座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