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宇自控系统(BAS)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技术体系,通过物联网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建筑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控,其核心技术与应用架构如下:
感知层技术
传感器网络: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空气质量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,如手术室温度精度达±0.2℃、商场动态调节空调负荷。
高精度感知:厘米级定位的AR巡检系统,提升运维效率3倍。
传输层技术
有线通信:RS-485总线抗干扰远距离传输,以太网支撑高清安防视频等大数据量交互。
无线通信:ZigBee低功耗组网连接智能设备,Wi-Fi实现移动端远程控制。
决策与控制层技术
AI算法优化:LSTM预测冷热负荷,降低空调能耗10-15%;区块链存证确保设备数据不可篡改
。
边缘计算:本地决策响应<100ms,断网可持续运行72小时。
数字孪生:1:1虚拟模型提升40%设备调试效率,支持300+设备同步仿真。
集成化子系统
整合暖通空调(HVAC)、照明、给排水、安防等子系统,通过LonWorks等协议实现跨系统联动。
示例:办公区人离自动关灯停空调,商场按客流调节电梯频次。
云边协同架构
云计算处理海量数据,远程监控及多楼宇协同管理;边缘计算保障实时控制可靠性。
人机交互界面
Web技术融合BAS与企业网,图形化界面(如EBI系统)支持动画、曲线、数据库可视化
。
节能增效
深圳某写字楼空调照明联动,年省电费480万元(节能率31%)
;杭州“智筑AI”整合行业知识库优化决策
。
光储直柔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至65%。
行业应用
医疗:负压病房智能压差调节,设备故障率下降60%
。
工业:空压机群控为汽车厂年省成本1200万元。
融合AIoT与空间计算,向自主决策演进;云计算与大数据驱动建筑碳足迹精准管理。
注:核心技术演进已从单点控制(2000年前)→系统集成(2001-2015)→AIoT自主决策(2016至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