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照明系统在高铁站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动态调光与分区控制
根据客流量、时段及环境光照自动调节亮度:高峰时段提高照度保障安全,夜间或低客流时降低亮度节能。系统将车站划分为不同控制区域(如站台、候车室),实现精细化调控。
长沙站:通过监测列车停靠状态及人流密度,自动开关站台常明灯和行车灯;候车室则根据实时亮度值调整灯具数量
。
南京南站:安装照度传感器与客流监测设备,设定全照明、半照明等多种模式,实现定时、按区域、按需照明。
节能降耗效果显著
常熟站:改造后公共照明电费同比下降约10%;
A市地铁枢纽站(参考案例):年节电量达245×10⁴kW·h,节能率35%,节省成本122.5万元。
节能核心在于实时监控设备状态,避免传统照明因管理疏漏导致的能源浪费。
多功能集成与智慧服务
常熟站:照明灯具内嵌物联网“信标”,同步实现室内外一体化导航功能,解决地下空间定位难题。
隧道安全系统:大于3000米的隧道配备应急照明与逃生指示,灾情时自动启动照明及风机,并联动救援监控。
提升运营效率:长沙站通过智能系统精准管理近千盏站台灯具,克服人工操作不及时或过度照明问题。
增强旅客体验:南京南站整合照明、空调、扶梯等设备,优化候乘环境舒适度。
安全冗余设计:保留人工干预权限应对突发情况(如长沙站主机控制室)。
智能照明正从基础节能控制向“感知-响应”一体化发展,例如结合导航、应急系统的多场景联动,成为高铁站智慧化升级的核心模块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