隧道LED智能调光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多传感器协同感知、智能决策算法和动态输出控制,实现对隧道照明亮度的精准调节。其核心流程如下:
环境感知
光照监测:入口/出口安装光敏传感器,实时采集隧道内外亮度差异,用于消除“黑洞/白洞效应”。
车流检测:毫米波雷达或摄像头监测车辆位置、速度、密度,触发分段调光策略(如车流密集时提高亮度)。
决策控制
安全优先:火灾/事故时强制高亮照明;
节能逻辑:低车流时段自动降亮至50%以下。
算法处理:控制器基于预设策略(如昼夜模式、天气补偿)和实时数据,通过AI算法计算各区域所需亮度值。
优先级逻辑:
调光执行
PWM调光:改变脉冲宽度占比(占空比),占比越高则灯具越亮;
0-10V调光:输出0V(最低亮)至10V(最高亮)电压信号控制电流(部分设计为反向逻辑)。
输出信号:生成调光指令(如PWM脉冲或0-10V电压信号),通过通信总线(RS485/LoRa)传输至LED驱动电源。
亮度调节:
无极调光
亮度在0-100%连续平滑调节,避免阶梯式突变影响视觉适应 。
安全冗余
故障时默认高亮模式(如0-10V调光中0V对应最高亮度),保障基础照明安全 。
能效优化
结合车流预测算法,在空闲时段进入“休眠模式”,降低无效能耗 。
注:部分系统采用双模式兼容设计,根据灯具类型自动切换控制方式 。
应急联动:火灾信号触发全隧道高亮,引导疏散 ;
光伏协同:结合储能系统,优先使用太阳能供电,动态调节电网补能比例 。